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教授田富強表示,氣候變化對瀾滄江—湄公河流域(LMRB)的水文條件產生了顯著影響。他說,數據表明,過去120年來,氣候變化,特別是極端天氣事件,導致了干旱的增加。
“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間曾出現的明顯干旱事件,如2016年和2019-2020年的嚴重干旱,主要由厄爾尼諾現象引發,而非水庫建設等其他因素所致。”田富強說。
這一結論基于“瀾湄流域水文條件變化及其適應策略聯合研究”第一階段成果,該研究由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和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共同開展。
研究團隊使用了標準化降水指數(SPI)、標準化降水蒸散發指數(SPEI)和標準化徑流指數(SRI)開展干旱分析,這些指標基于CRU TS、ERA5-LAND和CHIRPS數據集進行計算。
2023年8月完成的第一階段技術報告分析了氣象干旱的長期趨勢、發生頻率、強度、持續時間以及厄爾尼諾的影響,并得出結論:氣候變化對流域有顯著影響。
報告指出,2000-2009年和2010-2020年期間,氣象干旱的頻率變化(利用CHIRPS氣象數據得到的SPI值)和區域水文條件(利用VIC模型模擬分析得到的SRI值)的干旱頻率變化研究表明,湄公河流域氣象和水文干旱頻率變化具有顯著的相似性。
報告同時指出,瀾湄流域的氣象干旱由厄爾尼諾事件驅動,其強度是反映整個流域氣象干旱強度的一個很好的指標。
田富強表示,全球氣候變化以及由此導致的更為嚴重的干旱和洪水將對流域水文條件變化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因此流域國家加強氣象水文信息共享至關重要。
他表示,瀾湄合作框架下的信息共享平臺是促進這一過程的重要機制。
此外,他還指出,除了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外,人類活動,如基礎設施建設和水資源管理,也會與自然因素相互作用并影響流域內的總水量、歷時和水量分布等。
“水文變化是一直在發生的,而主導因素則因時因地而異,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田富強補充道。他指出,應正確看待這種影響和變化,積極開展減緩和適應措施。
他呼吁瀾湄國家基于公平合理利用的原則加強協調與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記者 王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