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外交翻譯事業人才輩出,唐聞生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在今天開幕的2024中國翻譯協會年會上,她獲得了中國翻譯協會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唐聞生參加中國網出品的《似是故人來》節目錄制。[受訪者 供圖]
對此,唐聞生表示,很多優秀的前輩,例如已故的英文翻譯大家浦壽昌和俄文翻譯大家閻明復,以及今年95歲的法文翻譯大家齊宗華等,都是引導她努力的榜樣。
在接受中國網專訪時,唐聞生結合自己多年翻譯從業經歷,向翻譯從業者分享了經驗。“翻譯,特別是口譯,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我就是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她向翻譯后輩們深切寄語,“不要只盯著脫離實際的論文和學位,要想真能拿得起翻譯工作,除了厚植語言和知識基礎,就得抓住機會多實踐。”
回憶自己多年在外交外事領域的工作,她指出,與其他領域不同的是,這個領域的翻譯從業者是在為國家發聲。“不論你的角色大小、職務高低,在外國人的眼里,你就是中國的形象。因此,你時刻都不能忘記:你是中國人。你的言談舉止、所作所為,都反映著我們都深愛的祖國和人民的形象。”
唐聞生強調,這樣的工作性質要求外交外事翻譯工作者必須翻得準確、完整,還要努力通過抑揚頓挫、語音語調譯出各方的情緒,不使對方產生模棱兩可的感覺,甚至錯覺。這些都需要譯者通過知識積累加深對各方背景和意圖的理解,并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水平。
1972年2月2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中南海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周恩來總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參加會見。唐聞生(左二)擔任翻譯。[受訪者 供圖]
“今天,我國的對外交往日益增多,涉及的內容豐富寬廣。這為年輕一代外交外事翻譯從業者展現了發展的開闊前景,也提出了更具挑戰性的要求。年輕人代表著未來,年輕人生來不畏挑戰。相信你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繪就中國翻譯事業輝煌燦爛的明日畫卷。”她寄語道。
對于當前熱議的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對翻譯職業的影響,唐聞生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語言仍然會多種多樣,而不同語言的人們交流的內容會不斷豐富和擴展,這就對翻譯工作有更多需求,而且更復雜。唐聞生稱,高科技就是一把“雙刃劍”,為翻譯工作者提供了人工智能這樣的便利工具,但同時也對其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你必須迅速地理解人工智能給出的譯文,判斷是否準確地反映了原意。如需要,還要修改或補充它的不足。不能盲目地相信它一貫正確,特別是在感情色彩的分寸掌握上,以及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隱喻表達方面。”她強調。
面對高科技帶來的挑戰,唐聞生補充道:“高科技,如人工智能,是我們應該歡迎的進步,也是我們需要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去駕馭的。在翻譯一些敏感或奧妙的內容方面,它至少目前還難以替代人類。我們不應要求自己只會做機器也可完全代替的工作。水漲船高,我們應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1975年12月1日至4日,美國總統杰拉爾德·福特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來中國進行訪問。鄧小平副總理等中國領導人前往機場迎接。唐聞生(左二)擔任翻譯。[受訪者 供圖]
“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由中國翻譯協會于2006年設立,旨在表彰在翻譯與對外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方面作出杰出貢獻、成就卓著、影響廣泛、德高望重的翻譯家。(記者 張銳)